兰考县辖13个乡镇、3个街道,464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77万,总面积1103平方公里。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全国农村能源革命深化试点、首批全国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国家园林县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入选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兰考县地处于开封、菏泽、商丘三角地带的中心部位,东临京九铁路,西依京广铁路,陇海铁路、郑徐高铁、日兰高铁横贯全境,106、240、310三条国道在县城交汇,连霍、日南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河南“一极两圈三层”中“半小时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村道路为脉络的交通网络,为兰考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便利条件。兰考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绿化模范县、著名的“泡桐之乡”。

    近年来,兰考县始终牢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联系点的光荣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河南及兰考时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根本遵循,大力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深入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在兰考落地开花。2024年全县GDP完成462.09亿元、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8元、同比增长7.7%,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兰考县大力开展项目裂变、产值倍增、总部迁移、企业上市4个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1.2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工业投资增长34.3%,高于全省12.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2.0%,高于全省46.0个百分点。

    一是项目裂变卓有成效。实施喜临门二期、永全崴二期、富联科技技改等53个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62.72亿元,竣工投产37个,在建16个;富联科技、裕荣包装、上海金不换等9家企业申报市级技术改造。其中,富联科技投资1.6亿元对原有5G智能手机精密机构件进行升级改造,年产量达到1560万件;昌盛实业投资3800万元对原有氧化钼回转窑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钼铁产能从每年2000吨增至10000吨;裕荣包装投资3500万元对原有胶印印刷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年产烟标20万大箱,5000万套;上海金不换投资1500万元对口服制剂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每年新增产量片剂5亿片、丸剂5亿丸。

    二是产值倍增成果丰硕。昌盛实业、索菲亚、天地鸭业等147家产值倍增企业完成产值216.28亿元、同比增长3.23%,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81.4%。其中,昌盛实业年产值22.2亿元,同比增长31.12%;天地鸭业年产值13.6亿,同比增长35.5%;正大食品年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31.9%;神人助年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95.44%;金不换年产值5亿元,同比增长53.4%;汇通新能源年产值3.39亿元,同比增长47.12%;兰升家具年产值3亿元,同比增长49.27%;亦磊自动化年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47.59%;弘辉医疗年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36%;丰利再生资源年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28.7%。

    三是总部迁移取得突破。推动河南大自然家居有限公司将徐州木门生产线迁移至兰考,正大食品(开封)有限公司将安徽、山东、河南、江苏四个省的中央集采项目迁至兰考。

    四是企业上市培育有力。实施“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2024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为企业培育打下坚实基础;培育富联科技入选“头雁”企业后备库,助推慧谷医药产业链成功创建慧谷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青创互联成功创建河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天地鸭业、昌盛实业、弘辉医疗、瑞华股份、理行合5家企业纳入省定重点上市后备名单。

    2024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大力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全面落实县委“1314”行动部署,拼抢当头、实干兴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GDP首次突破450亿大关,达462.09亿元,同比增长6.3%,分别高于全省、全市1.2、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1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5.94亿元,同比增长4.1%,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6.98万吨,同比增长3.6%。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高于全市2.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2位。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

    消费市场蓬勃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3.65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居全市第2位,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0%。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限上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1.2%、27.4%、5.1%。

    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1位。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6.9%,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2.0%。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为11.2:46.3:42.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6%,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0%,工业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5881元,同比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33673元,同比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1128元,同比增长7.7%。

    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46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全市15.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66亿元,同比增加8.3%,高于全市8.1个百分点。

    金融支撑强劲有力。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7.87亿元,同比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513.70亿元,同比增长16.6%;存贷比为103.2%。存贷款余额总量、存贷比均居全市第1位。

    文旅市场火热繁荣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45万人次,同比增长36.1%,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

    2024年,我县重点突出城市品质提升,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高。

    一是以服务发展大局为中心,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成并通车17条城市道路,全长12.4公里,实现黄河路南北大贯通,打通中山北街“肠梗阻”,打造桐月街商业街一条。新建排水管网21.2公里,建成弘华丽景积水点泵站。攻坚克难完成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1个。

    二是提高生活品质宗旨,民生工程扎实开展。争取中央老旧小区改造资金1100万元,并高标准完成三高家属院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居民1824户、7296人。公共服务方面,新建站房8座、配套18眼地热井、管网16.5公里,新增供热小区14个。供水厂新增1000千瓦应急发电机,并建立应急上报机制。完成保交房交房3186套。完成8个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授信14.32亿元、放款13.39亿元,授信额度及放款率均位居全市第一。完成13个征收安置项目,建设安置房7770套、97.9万平方米,安置4300户、1.8万人。

    三是以增强服务能力为目的,物业管理提质增效。采用“123”工作法,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建立物业企业备案和信用评价机制,全力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小区环境专项提升、地下车库专项治理等专项行动,在24个小区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1106个,超额完成市定660个目标任务;55个小区累计降价销售车位260个,18个小区出租车位750余个,28个小区地下车库免费向公众开放,1个小区与大型商超共享地下车库资源,1条路段实施重点管控,1个小区实行市场化有偿临时停车。

    四是以城市提升百日攻坚为契机,努力改善城市面貌。完成裕禄大道、文体路、学院路、健康路、人民路等30条主次干道整修提升,整改各类问题6658件;对城区弱电控制箱加装防护隔离栏,喷漆美化约460处;拆除围挡128处,拆除标识、标牌1.3万块,高炮广告41处;新建兰农游园、兰溪游园等公园游园30余处、432亩;创新执法“三步工作法”,依法依规处罚337起;整治强弱电线752处;提升背街小巷1347条;8个小区3833个车位对业主免费开放;零桶模式、上门收集已覆盖三条街道沿途商户984家;53个无物业老旧小区已全面开展物业服务。

    五是以开展“六进”活动为抓手,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2024年收集兑换烟头约1992万个,发放现金券约40万元。完成330个行政村“两桶一袋”发放工作,建成环保屋451座。完成376所学校、28家医院、111个机关单位、245个企业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工作。

    2024年以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持续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坚持高标准农田和乡村建设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推进、一体化管理,健全“一宅变四园”管护机制,按照“五融三用一管控”的原则建设洁美乡村,以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乡村环境,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的乡村建设新路径。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乡村建设工作专班,各乡镇(街道)组建“一员三师”队伍,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意识,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建设优势。在规划建设时既注重发挥专家团队作用,又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利用他们懂乡村、更有乡愁优势,确保规划科学实用,更符合群众的需求和期盼。

    二是探索和美乡村运营。选取支部班子过硬、基础设施完善、集体经济来源丰富的村,按照运营前置的思维,创新村集体基础设施使用权入股模式,形成以东坝头镇张庄村为中心的黄河湾红色旅游片区,以三义寨乡白云山村为中心的白云山特色种植片区,以堌阳镇徐场村为中心的民族乐器片区,以惠安街道何寨村为中心的梨产业片区,以木铎湾乡村振兴示范区为中心的特色种植片区,推动和美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三是推进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出台《兰考县美丽乡村运维方案》,通过“三捐”或村集体自筹,对已建设的基础设施进行维护,成立美丽乡村管护督导小组,每月对全县70个美丽乡村管护情况开展一次全面督导,美丽乡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发挥效用。

    四是扎实开展洁美乡村建设。按照“财力有限,民力无限”的理念,启动61个洁美乡村,坚持“把规划还给农村,把设计还给农民”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遵循“五融三用一管控”的原则进行建设,广泛发动群众“三捐”,积极参与到清拆、建设中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促进洁美乡村建设高质量推进。目前43个村建设完成,其余村庄稳步推进;2025年36个洁美乡村已全部启动清拆,12个村开始建设,村容户貌持续向好。

    是推进“田村一体”片区化建设。以片区化发展的理念,统筹高标准农田和村庄规划、建设,充分尊重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一体规划设计路网、水网、林网、电网、数网,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拓展提质村外高标准农田,推动22个片区82个村建设,打造“连点成面、田村一体、产村融合”的良田美景。

地域特色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兰考县流经母亲河黄河九曲十八弯最后一道弯,很久以前史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和活动。相传黄帝蚩尤曾途经县境,黄帝的儿子青阳氏(郭沫若认为是少昊氏一酋长)死后埋葬在青陵岗,即今本县红庙镇青龙岗村。再根据县境及其附近的伯牛岗(杞县崔林河东岸)、牛牧岗(民权县双塔东)、窦固堆(东明县境内)等地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化遗迹证明,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一带繁衍生息。..详情>>

    兰考为“中原文化”之地、文荟之乡、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文人志士和在此为官做事的外地贤达名人,他们不但留下了蜚声遐迩的政绩,还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同时,历代还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和传说典故,虽然大都不复存在但至今仍为人们怀念和称颂。..详情>>

    陋习禁忌历史上兰考县的百姓生活中迷信,禁忌很多。20世纪90年代,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少习、禁忌已被破除,尚科学、文明礼親、讲究美德成为社会主流。但一些不好习俗仍有一定影响。一、陋习信神县境内人们对天、地、鬼、神的信仰已久,多表现在建寺庙、树灵牌上。在当地最受崇拜的神有关爷、龙王爷、财神。在民间常做的神如“喜神”“财神”等。占ト俗称“算卦”,是县境内长期流行的种封建迷信活动。当地.....详情>>

    ​堌阳的传说在兰考县城的东北处,有一颇为有名的集镇—一堌阳。很久以前,人们又称它为古羊镇,为什么有“古羊”之称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离奇的传说哩。传说在考城东南角,约有2华里之余的地方,有一官宦人家的古坟,古坟周围古柏森森,坟前石羊、石马分列两旁,远远看去,十分威严。一天,一位云游四海的南方老人,见古坟上空彩云飘荡,吉光盈盈,大吃一惊,赞叹道:“这块坟地真是一块风水宝地。”这老人家本是一个走江湖的术士,见这里祥云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