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打印 【字体:

社交礼仪

一、称谓

以前,社会上互相称同志、师傅。从20世纪老90年代开始,城镇称先生、女士、夫人、太太、姑娘、小姐者渐多。平时的口头称谓主要有:父系方面,称曾祖父为老爷,曾祖母为老奶;称祖父为爷爷,称祖母为奶奶;称父亲为爹、爸爸,也有称大爷、伯(音bai)、叔的,称母亲为娘妈;称伯父为大爷、大伯,称伯母为大娘,称叔父、叔母为叔、婶子(也有称爹、娘的);称姑、姑夫一般为姑、姑父,也有称姑父为叔、大大的。母系方面,称外祖父为姥爷,外祖母为姥娘、姥姥,舅父、舅母为舅、妗子;对岳父、岳母称大爷、大娘,也有随妻子称爸爸、妈妈的同辈人中对年长的称哥、嫂,姐、姐夫等,有称姐夫为哥的,同辈人中年龄小的和晚辈往往直呼其名,也有按其在家里的排序称呼的,如排行老一称“二小ル”或“二妮儿”。社会上对年龄较大的称大爷、大娘、大叔、姨、大婶,同龄人多称同志或大哥、兄弟、大姐、妹妹。

二、问候

熟人见面互称“你好”。邻居或本村人在吃饭时段见面般问“吃了没(发mou音)”,回答是“没呢”或“吃了”。初次见面称“久卿”,回答“你好、久仰”。久别重逢见面称“好久不见,现在昨样?”回答“是呀,好久没见了,过得挺好的,你呢”。和容入见面称“欢迎”“请进”“屋里”。容人进屋说“请坐”,回答说“谢谢”“别容气”“麻烦你了”。陪同客人称“奉陪”、中途退出说“对不起,失了回称“你忙吧”“请便”,客人去自称“告幕了“我走了”回答“照顾不周,请多担待”。送客出门称“慢走”“走好”,回称“打状了”“回去吧”。与客人握手告别称“有空再来”“再见”,回称“再见”“有空再来”等。

三、聚会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大,朋友、师生、同学、战友、老乡、邻里、同事等在重要节日定期聚会。常见的是家庭聚会,多在节假日或星期天,约好时间、地点,主人备好茶、瓜子、烟、酒、糖果菜肴等在家接待客人。赴家聚会者也多带些礼物。20世90年代前,一般客人带的礼物比较随意,如酒、食品或小孩玩具、糖果类等。之后,礼品档次发展到名烟,名酒、茶叶、高档滋补营养品等贵重礼品。进入21世纪后,聚会名堂越来越多,除乡友、同学、战友聚会外,还有欢送参军,升学,招工,晋级、升职等聚会,从外地学习,参观等回来接风聚会等。聚会一般在宾馆、饭店举行。

四、酒宴

宴席在座次上比较讲究,有上、中、下之分。民间多用“八仙方桌”,以正对门口的座位为上首,两个上座以左为上,右为次,一般由长、年长或职位高的坐。两旁四坐依次排下,小辈坐下首(与上首对面)。主人敬酒,从上到下,依次进行。新娘“回门”例外,由新郎坐上首,女方同族长辈坐新郎左边座位相陪,敬酒仍然从首座开始,依次进行。20世纪90年代后,宴席多用圆桌,正对门口的仍为上首,上首的左边座位为上、右边为下,主客按照辈分、年龄、职位等顺序入座。敬酒时,平辈或长辈举杯与客人同饮,晚辈则离席将客人的酒杯端起奉上,叫做“敬酒”。一般长辈不给晚辈敬酒。酒宴离不开鱼和酒,叫无鱼无酒不成宴席,鱼头一般朝向主客,要先喝鱼头酒后再吃鱼。主客先吃,然后其他人再吃。兰考人十分重视敬酒,敬酒法多种多样,酒文化很丰富。21世纪后,酒风有转变,人们开始注意身体健康,饮酒以适量为好,很多聚会开始用啤酒、红酒代替白酒。一般宴席结東或吃主食前时要共饮门前杯,称“全家福”酒,农村多称“各扫门前雪”。吃饭不多谦让,各随各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