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汉族,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固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因家贫只读四年小学,11岁随乡亲推车运煤挣钱糊口,16岁便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贫困的生活,艰苦的劳动,使他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坚强倔强的性格。
1938年,博山沦陷。1941年,淄博大旱,颗粒无收,焦裕禄父亲被官府催捐和地主讨债逼得悬梁自尽。不久,焦裕禄因八路军“特嫌”被抓进博山监狱。1942年9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力。1943年春逃出煤矿,后来流落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地主打长工。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焦裕禄返乡参加民兵。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任淄博市八陡区武装干事曾出谋划策,智退进攻北固山解放区的淄川、博山、章丘三县国民党返乡团,受到领导赞扬。1947年7月,调渤海地区土改复查工作队担任组长。1948年2月,随军南下到河南省尉氏县,先后任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在险恶的斗争形势下,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建立农会,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1952年以后,相继调到陈留地委、郑州地委任团地委宣传部部长、副书记等职,动员广大青年团员为恢复国民经济努力奋斗,为团的地方组织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7月焦裕禄调往筹建中的洛阳矿山机器厂,先任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负责搜集洛阳的水文、地质、气象等历史资料,为选择厂址提供科学依据;继任车间主任,在设备不全,技术人员缺乏,又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凭着刻苦钻研、集体攻关的精神,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新型2.5米双筒卷扬机:后任调度科长,他总是把生产安排得井井有条,既关心职工生活,又注重生产效益,任务完成得很好,深受大家好评。在洛矿期间,他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学习、实习一年多的时间。
1962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重返农业战线,回到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12月,调任中共兰考县委第二书记,后任书记。
兰考县位于豫东平原,是黄河故道上有名的老灾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被人们称作“三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自1962年12月焦裕禄到兰考县赴任开始,就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三害”的严重性和除“三害”的紧迫性,对兰考县的受灾情况进行全面的排查。他首先统一领导班子的思想,树立模范典型,并亲自督促指导全县开展生产自救。
1963年7月到11月,焦裕禄先后成立风沙勘查队、治水调查队、盐碱地普査队,总称“三害”调查队。此时,焦裕禄的肝病已经日渐严重。他经常忍着病痛,亲率“三害”调查队查风口,探流沙,追洪水,行程2500多公里,通过实地勘查和丈量,绘制出兰考县“三害”受灾图。其间焦裕禄经常深入农户,多次与有经验的老农交流探讨,召开干部会、专业骨干座谈会,最后总结出“三害”分级治理办法,提出除“三害”的分期规划,并于1963年冬开始实施除“三害”的具体方针规划。至1964年春,共堵风口83处,改造盐碱地9万多亩,新挖疏浚排水河道160条,基本恢复了县境内水的自然流势。焦裕禄与其他领导干部一起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取得除“三害”斗争的初步胜利,鼓舞人们改造恶劣生产环境的斗志,坚定人们自力更生根除“三害”的信心。
1964年2月11日至28日,焦裕禄被批准回博山老家探亲。这是他自1947年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家探望母亲。
1964年春,在除“三害”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焦裕禄的病情也进一步恶化。3月21日,焦裕禄在下乡检查工作时病倒了。3月23日离开工作岗位,赴外地就医。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病近,时年42岁逝世前,他仍惦记着兰考的工作,并向组织提出求:“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后,希望把我埋在沙丘上,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1964年11月16日,新华社播发焦裕禄逝世的消息。20日,《人民日报》发表《在改变兰考自然面貌的斗争中鞠躬尽瘁,焦裕禄为人民忠心耿耿》一文,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模范事迹。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焦裕禄为革命烈士。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国家代主席董必武、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先后撰写诗词热情歌颂焦裕禄。一时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198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把焦裕禄列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之一”,再一次号召全党学习焦裕禄。
1990年,纪实文学《焦裕禄》出版。邓小平题写书名,李鹏题词“让焦裕禄精神更加弘扬光大”。
1991年2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兰考,瞻仰焦陵,敬献花圈,并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94年5月14日,中共河南省委在兰考县召开焦裕禄逝世3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代表党中央来参加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落成暨焦裕禄铜像揭幕仪式,赞扬“焦裕禄同志是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好榜样”,肯定“他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
自1964年焦裕禄逝世后,兰考人民继承他的遗志,奋力拼搏,经过40多年的努力,已将当年焦裕禄亲手绘制的那张彻底改变兰考县贫穷落后面貌的蓝图变成现实,号称兰考“三害”的风沙、盐碱、内涝被根除。
焦裕禄逝世以后,初葬于郑州市烈士陵园。1966年2月26日,遵照焦裕禄的遗愿,将他的遗体迁葬至兰考县城北黄河故堤的沙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