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绿地系统规划
打印 【字体:

兰考县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内容

  1.1规划期限

  本次兰考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共分近、中、远三个时期。

  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

  1.1 规划指导思想和理念

  1.1.1 规划指导思想

  兰考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兰考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确定的空间布局为基础,充分保护、合理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将城市的城、水、文化综合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地方风貌的生态园林城市;大力发展防护林生态绿地,充分利用周边农田、水系以及楔形绿地,提高绿地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变环境方面的功能;大力建设公园绿地,提高公园绿地的景观效果及文化内涵;增加适生树种,保护物种多样性。

  1.1.2 规划理念

  (1)区域化布局

  (2)生态优先

  (3)宜人化

  (4)节约型

  (5)特色化

  1.1.3 规划特色

  ? 绿网交织,蓝脉相连;

  ? 构建完整生态廊道及防护林体系,城区景观与县域风光自然融合;

  ? 充分发掘兰考的黄河文化和焦裕禄精神,突出地方特色;

  ? 结合休闲功能及绿道建设,构建城市的慢行系统;

  ? 加强城市的避险防灾绿地建设。

  a)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中观层次以城市规划区为范围,确立生态优先的绿地建设策略,一方面应对城市扩展的发展挑战,一方面促进小区域的生态稳定。结合兰考“一带三区一中心”的旅游规划格局和“独具魅力的焦裕禄精神”等城市特色,将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农田、绿带等生态要素纳入保护范围,保护近郊生态资源,减低城市化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影响,以丰富的人文底蕴,水、城交织的自然基础,构建宜居之城的总体框架。

  b)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空间布局框架

  综合考虑整个城市规划区生态环境的自然本底及承载力,重点突出规划建成区内滨河滨渠绿化空间和绿色人居环境,东坝头黄河湾风景区、沿黄观光园、张良墓、黑龙潭湿地景区形成的自然生态外环,以中心城区为绿化核心,结合规划区内高速公路、铁路、主要引黄干渠为绿色廊道,共同构建“一核、一环、两带、多点”的生态绿地系统。

  一核:中心城区。保护和提升城市中心焦裕禄纪念园、焦裕禄精神文化苑、南湖公园等大面积集中绿地的植被结构和游憩设施,整理引黄水系及引申支渠,以滨水公园的形式扩展成城市绿地,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使各类绿地连接成网,提升绿地品质,实现绿树成荫、鲜花满城的景观,发挥区域中心的作用。

  一环:以引黄总干渠、兰杞干渠、连霍高速及东侧改线后106国道防护林带构成围绕规划中心城区的生态绿环,此为中观生态走廊。其中高速公路的防护宽度不低于30m,交通性主干道106国道绿带宽度为30-50m。引黄总干渠及兰杞干渠两侧控制80-200m。结合城市绿地串联规划区周边的斑块,形成自然圈层结构。

  两带:在生态走廊的基础上,以日南高速、陇海铁路、规划郑徐高铁、改线后310国道、兰商干渠沿线防护林带,沟通规划区与周边乡镇的联系,将城区绿地系统延伸,与县域范围内的城镇绿地系统、水系廊道、湿地、组团隔离绿带、农田林网、风景林地、交通走廊隔离带相结合。

  多点:东坝头黄河湾风景区、遗址公园、沿黄观光园、黑龙潭湿地景区、张良墓景区、四季生态园等景观节点。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a)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微观层次以城市规划建成区为规划范围,进一步明确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近期绿地的建设项目中,以实现城区环境快速提升、城市精神相伴而生为主方向,加强黄河文化和焦裕禄精神的标识功能,结合城区的水系规划,重点打造滨水景观和沿渠生态廊道,真正使水系景观成为城市景观体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丰富城市景观类型,满足市民的亲水需求。

  b) 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框架

  综合考虑整个城市规划中心城区生态环境的自然本底及承载力,重点突出规划建成区内滨河滨渠绿化空间和绿色人居环境,以城市中心的南湖公园、西湖公园及东湖公园为主要的绿地核心、以主城区的四条河流绿化为主要轴线,结合城市公园绿地以及道路绿地,形成完善的绿色网络,由此形成城市“一环、两带、多心、多横纵”的生态绿地系统格局。

  (1)一环

  以中心城区外围路网为骨架,串联城区内主要的公园绿地及景观水体,共同构造城区的生态外环,也是城市系统中最大的生物种群源。

  (2)两带

  指规划位于穿城而过的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两侧的大面积防护林带。

  (3)多心

  以南湖公园、龙湖公园、东湖公园及兰商干渠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生态核心,坚持高品质的景观设计,完善功能,发挥城市绿肺的生态辐射作用,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

  (4)多纵横

  以贯穿全城的城市干道为主要带状景观,连接着城区内道路绿带和滨水绿带,共同打造城区绿网交织、蓝脉相连的生态格局。

  c) 规划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近期规划年限为2012-2015,到2015年规划人口为27万,建设用地为31.86km2,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55.5 hm2,绿地总面积达到1116 hm2,人均公园面积达到9.47 m2,绿地率达到35%,覆盖率达到40%,符合国家园林县城的标准。

  规划到2030年,城市绿地总量达到2443.8hm2,其中其他绿地253.6hm2。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绿地率为33.2%,其中公园绿地742.2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4m2。

  2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

  2.1 道路绿化原则

  1)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

  2)与交通组织相协调;

  3)街道绿化应能够加强道路的特性,要能保持街道的连续性,使街道有完整的形象。利用绿化、标志、小品等增加道路的识别性。

  4)道路绿化应起到应有的防护功能,遮荫、滞尘、减噪、防止水土流失、遮挡汽车眩光等等。

  5)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

  2.2 道路绿化规划

  2.2.1 道路绿化率指标

  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道路红线宽度在40-50m之间的道路不低于25%;道路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不低于30%;园林景观路不低于40%。

  兰考县城有建设路、中山路和黄河路3条城市主干道。建设路是南北向连接3个城市组团的主要道路,兰考县大部分行政办公单位都分布在建设路两侧。中山路为东西向,是东接开封,西进山东曹县的一条城市主干道。黄河路作为连接三大城市组团主要的交通联系,也是兰考的一条主要对外干道。现状来看,中心城区已经形成了7横2纵9条城市道路框架。产业集聚区5横5纵10条组团内部道路。

  2.2.2 重点绿化道路规划

  (1)园林景观路

  共规划焦桐路、考城路、黄河路、朝阳路、中山西路、未来路、西二环等共7条园林景观大道。

  表9-1 主要园林景观路种植规划

  

道路名称

绿化模式

推荐行道树种

推荐主要灌木品种

道路景观特色

焦桐路

园林景观路

泡桐、黄山栾

石榴、连翘、小叶女贞、月季

园林景观路是道路红线较宽,绿量大且绿化效果极其突出,能够反映城市景观风貌和绿化特色的道路。

规划在道路两侧绿带内设置相应的游憩设施,强调乔、灌、草搭配有致,使道路绿化具有突出的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同时能够很好的满足市民休闲游憩以及防灾避灾的需要。

考城路

园林景观路

大叶女贞、千头椿

紫薇、花石榴、大叶黄杨、红叶小檗

黄河路

园林景观路

国槐、千头椿、垂柳

紫荆、紫穗槐、大叶黄杨、小叶女贞

朝阳路

园林景观路

法桐、白蜡

耐盐碱月季、火炬树、紫叶矮樱

中山西路

园林景观路

法桐、馒头柳

月季、紫薇、小叶女贞、大叶黄杨、红叶小檗

未来路

园林景观路

椿树、栾树、合欢

紫荆、连翘、龟甲冬青、月季、龙柏

西二环

园林景观路

千头椿、

栾树、复叶槭;

紫薇、榆叶梅、大叶黄杨、瓜子黄杨、小叶女贞

  (2)绿荫示范路

  共规划兰阳西路、西环路、兴兰大道、中山路、车站路、科技路、迎宾大道、工业路、胜利路和裕禄大道等共10条绿荫示范路。

  表9-2主要绿荫示范路种植规划

  

道路名称

绿化模式

推荐行道树种

推荐主要灌木品种

道路景观特色

兰阳西路

绿荫示范路

大叶女贞、国槐、法桐

红叶李、榆叶梅、小叶女贞

绿荫示范路是道路红线较宽,各分车绿带乔、灌、草搭配有致,路侧绿带种植包括多排行道树,形成绿化及遮荫效果突出的示范道路。

西环路

绿荫示范路

桐、国槐、

臭椿

紫薇、火炬树、

小叶女贞、红叶小檗

兴兰大道

绿荫示范路

栾树、

矮樱、红叶李、小叶女贞、桂花

中山路

绿荫示范路

国槐、

花石榴、蜀桧

红叶石楠

车站路

绿荫示范路

白蜡

小叶女贞、樱花、紫薇

科技路

绿荫示范路

大叶女贞、国槐

石楠、小叶黄杨、夹竹桃

迎宾大道

绿荫示范路

雪松、法桐

红叶石楠、大叶黄杨、

工业路

绿荫示范路

臭椿、白蜡

夹竹桃、紫荆、黄杨

胜利路

绿荫示范路

栾树、白蜡

榆叶梅、樱花、小檗

裕禄大道

绿荫示范路

大叶女贞、国槐、法桐

金叶女贞、桂花、火棘

(3)园田防护路

  共规划陇海路、日南高速公路、郑徐高铁专线、连霍高速、北环路、航海路共7条园田防护路。

  

道路名称

绿化模式

推荐行道树种

推荐主要灌木品种

道路景观特色

陇海路

园田防护路

大叶女贞、法桐

紫薇、红叶石楠、大叶黄杨

沿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外环路或城市组团间的交通性干道两侧或一侧布置防护林、风景林等构建成为城市外围防护绿带,同时与农田、果园、苗圃等相连,将田园风光与道路景观融为一体的道路。

日南高速沿线

园田防护路

千头椿

毛白杨

龙柏、小叶女贞、红叶小檗

郑徐高铁沿线

园田防护路

垂柳、

杂交杨

紫薇、花石榴、大叶黄杨

连霍高速沿线

园田防护路

毛白杨

臭椿、白榆

丁香、榆叶梅、大叶黄杨、小叶女贞

北环路

园田防护路

法桐、白蜡

石楠、桂花、大叶黄杨

航海路

园田防护路

复叶槭、法桐

丁香、紫荆、紫叶小檗

(4)林荫普及路

  规划上述三种道路以外的所有城市道路为林荫普及路。

  2.2.3 道路绿地的树种选择

  道路行道树主要树种为大叶女贞、法桐、泡桐、国槐、垂柳、合欢、白蜡、臭椿、栾树等。

  3 城市水系景观规划

  3.1 水系规划原则

  1)体现治河新理念,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

  2)水系规划布局,应能充分协调城市发展、工业化进程与水系的关系,处理好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城市绿化、旅游景观系统、环境保护系统以及市政工程系统的关系。

  3)兼顾水体、岸线和滨水空间三个层面的功能协调,使三层面的功能相得益彰,形成完善合理的水系空间体系。

  4)体现地方特色,充分兼顾灌、排、供的关系,充分考虑城镇空间景观形象的展现和塑造。

  5)体现创新思维的原则。体现时代精神,规划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在项目配置和规划设计中切合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需求。

  6)坚持中长期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要放在近期实施规划。

  7)近期规划要简洁明快,突出城市中心区水系的综合整治,尽快实现“水通、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3.2 水系景观治理规划

  3.2.1 兰商干渠景观规划

  在具体景观规划中,还特别在以下方面进行了考虑和把握:

  1.注重统一规划,合理布置用地结构

  2.分析基地文脉,提倡生态性原则

  3.强调环境的可亲性、可用性

  4. 延续历史文脉

  5.多维度的环境

  根据以上规划思想,确定兰商干渠整体规划目标是:

  1、营造富有魅力的休闲场所

  强化兰商干渠滨水景观带的休闲、观光功能,依托主城区,充分利用河流等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及观赏的绝佳场所。

  2、塑造独特和谐的滨水地区城市形象

  将河道融入城市,充分挖掘河流自然资源,形成具有地域特性的河道景观工程;充分挖掘当地人文资源,赋予河道文化的内涵;营建亲水空间,实现滨水地区多元化的城市职能,创造多功能的公共环境空间“廊道”,体现人与河流、城市与河流自然和谐的现代水利思想。

  3、保证河道输水和防洪功能

  景观等一切依附于河道的其它功能不能影响兰商干渠输水和防洪的基本功能,这既是原则也是目标。

  3.2.2 五干渠治理规划

  由于五干渠穿越城市中心区,与城市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总规》对五干渠的作用进行充分利用,将五干渠定义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二带”之一以及中心城布局规划结构中的“两河”之一,与商丘总干渠一起构成了兰考县中心城自然景观框架。

  河道砌石护坡在本次河道治理中将尽量保留现状,为消除生硬单调护坡对环境的影响,两岸岸肩应拆除护栏或缘石改为树池,栽种常春藤、美国地锦、爬山虎、络石、紫藤等藤蔓植物,利用植物叶蔓覆盖常水位以上的岸坡砌石,实现河道内部的绿化。堤顶以上,沿两岸岸肩各栽种一排连翘、馒头柳、垂柳、枫杨、乌桕等树冠下垂性树种,形成第二层绿化。通过层次绿化,形成岸边丰富的观赏立面,林冠线起伏变化,色彩与季相变化丰富。

  红线以内,河道开口线以外为绿化带,种植树姿优美、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树间布置座椅,供游人休息。同时,在公共绿地空间中,设计按照人体行为工程学原理,安排多种健身设施与器具,创造舒适休闲健身空间环境。沿河布设滨河步道,道宽3m,以便在林荫下漫步。路面铺装应平坦,尽量在临水面安排铺装小广场,设置较舒适的坐椅,让人近水观赏,游赏水景。

  五干渠河道引水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时段性,河道在一年中的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干涸状态,为满足滨水景观的要求,须在干渠中设置拦蓄水建筑物,保持城区段河道常年具有平静、清澈而优美的河水。

  另外,对焦裕禄纪念园以及与城市主干道路交汇处等重要节点,坚决按规划清除违章建筑,恢复河道功能,并专门进行景观游园设计,保证绿化景观的完整性。

  3.2.3 杜庄西支治理规划

  考虑杜庄西支所在西区有多条通向开封、郑州等重要城市的过境公路以及陇海铁路通过,是兰考县城对外联系的主通道和展示面,因此,研究拟在城市规划区内沿河布置两座橡胶坝,使河道城市规划区范围形成稳定水面,既达到改善城市景观和调节局部小气候效果,同时,集蓄的大量河水,也将满足本区作为工业区的特殊消防要求,可进一步改善本区的建设条件。另外,为进一步加强河道的景观载体功能,研究将各重要公路桥位置作为重要节点,在桥梁两侧作为景观节点,进行详细景观规划。

  为保证河道的行洪安全,并减少蓄水渗漏损失,并使河道规整以满足景观要求,规划河道在设计水位以下采用硬质护砌,以上采用草皮护坡,底部为满足生态和防渗需要,采用粘土护底。具体材料在实际规划中经方案对比确定。草皮护坡应采用适生的固土植物,如沙棘林、池杉、龙须草、金银花、油松、黄花、常青藤、蔓草等。

  堤顶以外绿化应以生态和防护功能为主,因此,河道两岸绿化将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形成浓密的绿化防护带,地面布设运动设施,可形成健身公园。河道护砌岸坡以上部分进行常绿性花草种植。

  3.3 主要滨水植物选择

  滨水景观是水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岸上陆生植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精心选择滨水适水植物,以体现滨水景观的生态性和丰富性。

  滨水植物的选择,一般依不同水深,栽植原生之湿生、挺水、沉水及浮叶等植物,周边栽种亲水之原生地被、灌木及乔木,可选择的有:

  (1)沉水植物:金鱼藻、水王孙、石龙尾、聚藻、丝叶狸藻、水蕴草、苦草等。

  (2)浮叶植物:白花睡莲、水鳖、原生空心菜、小菜、水禾、南国田字草、白花水龙、黄花水龙等。

  (3)浮水植物:满江红、槐叶苹、水萍、紫萍、青萍等。

  (4)挺水植物:水蕨、毛蕨、水红骨蛇、红辣蓼、小花蓼、长梗满天星、石龙芮、圆叶节节菜、细叶水丁香等。

  (5)水岸植物:千屈菜、石菖蒲、水丁香、异花莎草、畦畔莎草、三白草、鱼腥草、木贼、水竹叶、毛莨等。

  城市绿道系统规划

  城市绿道系统就是实现以上目标的一个新理念,其作为带状步行公园,沿城市道路形成直观开放的城市风景带,组成了城市连续而又整体的景观,又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方便可达的休闲游憩场所,同时承担了生态廊道的功能,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补充和改善。

  3.4 绿道的定义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部设置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城市景观游憩线路,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历史古迹以及与人口密集地区之间的绿色纽带,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游憩、休闲和交往的空间。

  3.5 规划原则

  绿道的规划应该遵循如下原则:生态性、本土性、多样性、安全性、便捷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1)生态性原则

  (2)本土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安全性原则

  (5)便捷性原则

  (6)可操作性原则

  (7)经济性原则

  3.6 绿道系统的划分与控制范围

  3.6.1 绿道的分级

  按照等级划分,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级。

  (1)区域绿道:

  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2)城市绿道:

  是指连接城市重要功能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

  (3)社区绿道:

  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3.6.2 绿道的分类

  按照绿道所处位置和功能的不同,绿道可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类。

  (1)生态型绿道:

  指主要位于乡村地区,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满足人们欣赏自然景致需求为主要目的的绿道。

  (2)郊野型绿道:

  指主要位于城郊地区,以加强城乡生态联系、满足城市居民郊野休闲需求为主要目的的绿道。

  (3)都市型绿道:

  指主要分布在城区,以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绿道。

  通过明确绿道类型的划分,可以为分类型确定绿道的建设标准提供基础,保障建设标准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3.6.3 绿道的具体形态

  按照绿道的具体形态,绿道可分为滨水型、滨路型两种。

  3.6.4 绿道的控制范围

  绿道是一个开放的线性空间,除以下允许保留和进入的用地类型或项目外,在绿道控制范围内,严格限制与区域绿道功能不兼容开发项目的进入:

  (1)耕地,园地,林地,水域,湿地;

  (2)公共性开敞绿地:各类公园,游乐园,野营基地,野生动物园,名胜古迹等;

  (3)体育运动设施:高尔夫球场,滑草场,赛马场,马术表演场等;

  (4)绿化比率高,景观佳或旷地型用地:如自来水厂,小型污水厂等大型公共设施以及现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落等;

  (5)生产性绿地:花圃,苗圃,植物园等;

  (6)游憩服务设施:农家乐,渔家乐,烧烤场等;

  (7)其它:纪念性林地,防护林等。

  3.7 规划内容

  根据兰考县的城市规模及特点,同时考虑绿道规划的可实施性,本次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范围为城市规划建成区(中心城区)范围,即重点建设都市型的城市绿道。按照此范围,兰考县本次规划共规划十条城市绿道。

    

绿道编号

绿道名称(暂用名)

绿道类型

绿道长度

绿道宽度

沿途主要景观节点

1

兰商干渠绿道

滨水型绿道

4.9km

30m 50m

水源保护区、兰商干渠滨水带状绿地

2

五干渠绿道

滨水型绿道

3.4km

20m

五干渠滨水绿地、焦裕禄纪念园、东湖公园

3

1号滨水绿道

滨水型绿道

3.5km

20m

滨水绿地、龙湖公园

4

2号滨水绿道

滨水型绿道

2.8km

10m 40m

滨水带状公园

5

北环路绿道

滨路型绿道

8.4km

30m 50m

滨水公园、水源保护区、北环带状绿地、G121-1公园绿地

6

西二环绿道

滨路型绿道

6.5km

30m -50m

北湖公园、龙湖公园、泡桐研究园、福禄公园

7

西环路绿道

滨路型绿道

8.5km

50m

北湖公园、G112-2公园绿地、G121-11公园绿地、G121-14公园绿地、福禄公园

8

焦桐路绿道

滨路型绿道

10.7km

30m

滨水绿地、焦裕禄精神文化苑、焦桐园、东湖公园、四季生态园

9

未来路绿道

滨路型绿道

8km

30m

杜庄河西支滨水绿地、爱民园、杜庄河东支滨水绿地

10

南环路绿道

滨路型绿道

6.7km

50m

福禄公园、防护林带、四季生态园

 

4 绿线管理规划   

  对城市绿地划定控制线(即绿线),能够明确城市绿化用地的范围、类型和规模,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长期的规划控制作用,有利于保障城市绿地总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良性发展。

  4.1 城市绿线管理的基本要求

  (1)兰考县人民政府/规划、园林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2)绿线作为城市绿地的控制线,依法定程序批准后,是全县园林绿地建设和规划控制的基础,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用地性质。若确需修改调整,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并报经原批准机关审批。

  (3)绿线和城市道路红线一样,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城市必须保留的开敞空间,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因建设或者其它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4)绿线范围内的绿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规划和建设,不得建设无关建筑,其绿地率必须达到国家相关要求。

  (5)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相关法规和规划的要求。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6)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规划、园林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4.2 绿地划线规划

  (1)所谓城市绿线是指城市中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各类绿化用地涵盖了城市所有绿地类型,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

  (2)分类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所有绿地划定绿线进行规划控制。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包括为城市绿化服务,能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草坪、花卉和种子的各类圃地;防护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其它绿地包括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3)城市采用1:10000地形图划定绿线,并标明主要控制点的地理坐标。在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期分批启动,逐步完成绿地范围控制线——即绿线的划定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