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考县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于2021年8月24日由兰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2021年8月24日起施行。就《通知》内容解读如下:
《通知》的背景和意义
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是提高素质教育的较佳途径。足球运动赋予我们的价值是: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能学到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能力,提升社交能力,通过参与比赛使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宽容、自信的性格,学会如何面对竞争、参与公平竞争、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的价值等等,正因为其有综合性的价值,才能成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运动的价值本身涵盖素质教育的核心“德、智、体、美、劳”。所以,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就是开展素质教育,通过参与足球运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从中体验到足球运动的价值所带来身心健康、精神财富,使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更有成效。
二、《通知》制定的政策依据和参考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足球工作重要指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0〕36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5〕6 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基本要求(试行)》( 教体艺〔2018〕3号)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教体艺〔2020〕5号)等文件精神,从体制机制建设、训竞平台搭建、教学培训指导、发展氛围营造等方面全力推动我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工作持续、稳定、高效开展,加快提高全县校园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三、《通知》的主要内容
《通知》共四条,主要明确了以下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立德树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足球的育人功能,使青少年能够通过足球运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大力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大力普及足球运动,培育健康足球文化,提高全县校园足球竞技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全县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划,突出足球特色。以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为先导,加强足球课程建设,筑牢足球发展基础;以加快特色学校创建和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师资水平,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以完善校园足球联赛体系为途径,提升校园足球竞技水平,及时发现和培养优秀足球人才;以丰富校园足球文化为载体,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使足球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到2024年,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校园足球发展新格局,实现全县校园足球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为高质量推进我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教体局,财政局、人社局、共青团、足协等相关局委、组织领导为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教体局,具体负责试点县各项建设工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工作开展。
(二)强化政策引导注重落实
制定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坚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有关教育发展目标的论述为标杆,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国家政策,将校园足球工作纳入兰考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
重视落实,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兰考县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细则》,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强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对学校第一责任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三)夯实校园足球普及基础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深入动员,加强组织,积极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特色幼儿园,目前,兰考县已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6所,未来三年内,全县新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所,使我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数增至36所,达到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覆盖。要继续下移足球普及重心,积极将足球运动向幼儿延伸,全县按照每年创建2所特色足球幼儿园的要求,三年内全国特色足球幼儿园达到10所,加强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管理。县财政部门每年提供校园足球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聘请教练员、补充教学训练器材、组织参加赛事交流和教师培训等。
(四)深化校园足球教学改革
普及足球教学训练。全县中小学校都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开设足球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足球知识和基本技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至少开设1节足球教学课,其他中小学校每学年足球教学应不少于20节。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采取单位购买、学生自带、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保证为每位学生配备一个足球,确保每天1次足球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提高足球教学质量。结合国家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和学校教育的特点,鼓励各学校、幼儿园开发、设计适合各年级学生(幼儿)特点的校园足球课程和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校园足球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有资质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与学校结合开展校园足球教学和训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进国内外俱乐部训练力量和体系实施教学。对进入校园的各类青训俱乐部,县校足办、足协要加强审查,规范教学行为,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备案登记,并适时检查指导。
(五)完善校园足球竞赛机制
1.提高校园足球竞赛活动覆盖面。全县要建立健全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机制,实现与国家、省、市校园足球竞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衔接。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定期开展趣味性、娱乐性的足球活动。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组建班级、年级和学校足球队,积极参加“校长杯”“乡长杯”“县长杯”和“省长杯”等各级别、各层次的足球竞赛活动。班级比较少的农村学校,可以由县、中心校组织,以学校为单位或划片开展班级联赛。县教体局每年要组织一次“县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和选拔高水平代表队参加“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
2.规范校园足球竞赛制度。严格校园足球竞赛工作制度,使足球成为青少年学生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健全校园足球赛风赛纪监督、问责制度,确保裁判员公正执法、教练员和运动员遵纪守法,营造公平、公正、文明的竞赛氛围。
3.提升校园足球竞技水平。在县委县政府、县教体局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友好城市校园足球交流活动,定期开展与其他地市校园足球交流互访活动,拓宽青少年沟通交流的渠道。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配齐足球教师。县教体局要加快教师队伍结构调整,落实专职体育教师配备要求,采取多种方式配齐足球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
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级培训计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师培训和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等形式,利用国内高校或专业机构为我县培训中小学(幼儿园)足球教师,使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有一名懂足球教学、会组织训练和活动的体育教师,满足普及足球教学的需要。县教体局、县足协要积极争取承办E级、D级教练员培训班,加强裁判员培训,县教体局三年内要组织培训专业裁判人员300人次,满足各级开展比赛的需要。选派一批优秀的校园足球骨干教师到国内高校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县足球教师专业素养和各级赛事的组织、管理能力。县教研部门要组织开展足球教师基本功大赛,全面提升一线足球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七)构建一体化推进体系
1.强化足球教育创新示范引领。兰考县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大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力度,全力支持三农学院、郑州工商学院(兰考校区)与兰考县政府合作共建兰考青少年足球学院暨兰考县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努力形成资源共享,校园培训紧密结合,学生素养提高与师资水平提升一体化推进工作格局。
2.加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建设。在全县建立以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惠安中学、玉兰中学、济阳学校、玉兰小学为基础的男子、女子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足球队,保持兰考足球在河南省(直管县)的领先地位。加大训练营建设保障力度,配备高水平教练员、专业训练场地和器材。
3.完善足球运动员管理、交流制度。县校足办、县足协要全面实时掌握运动员的个人信息、技能、身体素质等情况,并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为校园足球工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完善优秀足球人才推荐、交流机制建设,畅通人才上升通道。
(八)加强校园足球专项研究
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强化校园足球名师工作室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聘请业务素质精、奉献精神强的足球专业人员成立兰考县校园足球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兰考校园足球发展进行宏观规划和专业指导,助力兰考县新时代校园足球工作持续蓬勃发展。
加强足球教学、管理和器材的研究。组织社会体育机构和专业院校专家研发校园足球技能分级标准,探索建立校园足球运动员考级制度。积极组织各类学校、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器材研究。
(九)健全校园足球激励机制
完善足球特长生招生政策。制定足球特长生认定标准和管理制度,为有足球天赋的孩子提供成长成才平台。
建立足球教师激励机制。通过教师组织课外足球活动、课余足球训练折算成课时计入工作量等方式,鼓励教师长期从事足球教学,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教师参加校园足球相关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按相应培训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
健全校园足球特色校督导考评机制。制定兰考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评估标准,把校园足球工作列入学校体育督导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定期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组织督导考评。对活动开展不积极、成绩不突出的学校限时整改或予以摘牌;对活动普及面广、成效显著的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十)营造校园足球发展氛围
1.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学校组建学生足球社团和“足球宝贝”拉拉队。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栏、校报、校刊等渠道全面宣传校园足球工作,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足球夏(冬)令营,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校园足球明星评选、足球名人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县教体局每年要举行校园足球年度盛典,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2.形成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合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校园足球运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校园足球领域。鼓励与有条件的体育俱乐部、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有利于校园足球发展的公益活动。
四、保障条件
(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兰考县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青少年校园足球整体规划,统筹协调、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负责指导校园足球教学、联赛活动和日常工作。各中小学要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兰考县足球协会等协会组织在足球推广工作中的服务平台作用。
(二)加强部门合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县教体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做好全县青少年校园足球整体规划、统筹协调、指导管理、督导评价等工作。足球协会要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强对校园足球的技术指导。编制和人事部门要为足球教师、教练员岗位设置和招聘提供政策支持。发改部门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统筹规划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负责校园足球工作的相关政策支持,并提供经费保障。宣传部门加大宣传支持力度,为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校园足球提供舆论导向。各部门要切实履行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场地建设、设施配备、培训组织、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主体责任,推动全县校园足球运动整体发展。
(三)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兰考县校园足球运动员管理办法,加强兰考县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管理,进一步规范校园足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运动队管理。完善校园足球运动员注册管理制度,规范校园足球运动员合理流动。
(四)加大经费投入。要将校园足球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确保校园足球活动经费落实到位。逐年加大对校园足球的投入力度,要统筹校园足球专项资金,为足球特色校聘请教练、组织教学、教师培训、联赛运行、交流比赛、文化宣传、补充器材、荣誉奖励等工作保驾护航。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通过各级比赛冠名,联络赛事合作伙伴和赞助商,筹备设立校园足球发展基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帮扶贫困学校、贫困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开展校园足球训练工作。
(五)优化场地建设。自2021年起,全县每所学校至少建有1处具备学生活动条件的足球场地,农村学校有适合学生活动足球场地,且能满足开展比赛的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灯光球场。全县公共足球运动场地应优先供给足球特色学校及青少年足球训练使用。
(六)加强安全保障。建立学生运动伤害保险基金,完善校方责任险范围和内容,对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安全予以保障。实施校方无过失责任保险和运动员运动伤害险,健全风险保障机制。加强校园足球队医建设,采取购买服务与聘任兼职运动医学专家相结合等方式,解决专业队医不足问题。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全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目标任务9.5万亩,农机深松整地补助作业资金146.57万元;
(三)实施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实施范围,原则上同一地块三年深松一次;二是作业模式,主要采用“单一深松”模式;三是质量要求,深松作业应能打破犁底层,深度一般要大于25厘米,不超过40厘米;如果采用凿(铲)式深松机,相邻两铲间距不得大于2.5倍深松深度;深松后要合墒弥平,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细碎、没有漏耕,达到深浅基本一致,适宜播种作业,确保深松作业补助评价满意度不低于80%;
(四)区域划分。第一标段,小宋镇、孟寨乡、闫楼乡共计29885亩;第二标段,考城镇共计28910亩;第三标段,许河乡、南漳镇共计27817亩;第四标段,仪封镇、仪封园艺场共计31400亩;第五标段,惠安街道、堌阳镇、谷营镇共计23410亩;
(五)补助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补助对象,承担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业生产服务组织;二是补助标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30元/亩,具体补助标准通过财政预算评审及政府采购程序后确定;三是补助程序,按照“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1.农机深松作业服务主体选定,申请承担深松作业补助工作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业生产服务组织,由县农机管理中心委托第三方按政府采购有关程序公开选定;2.作业面积确认,《2021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面积确认表》由服务对象签字确认,经各乡镇(街道)、仪封园艺场盖章后上报县农机管理中心,及信息化远程监测数据作为兑付作业补助的依据。3.资金兑付;
(六)保障措施。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做好宣传指导,三是强化质量监督,四是严肃工作纪律,五是坚持结果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