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如何用好管好?12月7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我省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岳文华介绍,2018年以来,全省基本医保基金年度为参保人员支付医疗费用由977.91亿元增至1305.18亿元,支付人次由1472.78万增至1731.38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构不断“扩容”
随着人口流动频繁,异地就医成为更多人的刚需。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培峰介绍,目前,全省已开通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5076家,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达32921家,异地就医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1229家,开通住院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同时,我省持续扩大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病种范围,在实现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又将发病率较高、垫付资金较多的心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10个门诊慢特病病种,纳入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门诊慢特病患者申报更加便利
对于门诊慢特病患者来说,如何快速申报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刘培峰介绍,依托国家医保信息系统,我省开发建设了网上申报认定平台,实现门诊慢特病申报认定全流程网办,参保群众自申报之日起5至8个工作日即可享受待遇。
目前,我省省直、开封、许昌、漯河、信阳、焦作、驻马店7个统筹地区已实现网上申报认定。截至11月底,7个统筹地区共申报52409人次,通过30489人次,通过率58.18%。计划明年在全省全面开展门诊慢特病网上申报认定。
同时,为方便流动人员跨省、跨市转移医保关系,我省开通了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参保人员既可以自主选择线上办理,也可以到转出地和转入地医保经办窗口就近办理,办理时限由45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
“双通道”、集采,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双通道”是指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
省医保局二级巡视员王雪辰介绍,针对一些谈判药品进得了医保但进不了医院的问题,2021年省医保局出台了“双通道”管理政策。截至目前,我省“双通道”药店达472家。
同时,省医保局针对谈判药品专门出台了门诊特定药品政策,将部分用于治疗癌症、罕见病等重特大疾病的临床必需、疗效确切、适应证明确、价格较高、适于门诊治疗的谈判药品纳入我省门诊特定药品范围,实行统一管理。完成待遇认定的参保人员使用门诊特定药品,不设起付线,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80%,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85%左右。
敦促药物或者耗材大幅“跳水”,带量采购是一个重要手段。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集采药品726种、耗材173种,集采品种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王雪辰介绍,与2018年相比,河南省药品价格总水平累计下降23.87%,医疗服务价格总水平累计提升21.8%,“腾笼换鸟”效应初步显现。
重拳出击,3年追回医保基金5978.91万元
用好“救命钱”,也要守好“救命钱”。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文阁介绍,省医保局联合公安、卫健、财政、审计等部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为、重点药品耗材等,以国家转办的“虚假住院”疑点线索为突破口,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
2021年以来,共排查定点医疗机构5979家,破获欺诈骗保案件312起,关停医疗机构49个,抓获欺诈骗保犯罪嫌疑人1029人,追回医保基金5978.91万元。
截至2023年10月底,全省累计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1.06万家次,处理违规定点医药机构8.58万家次,拒付追缴医保基金42.7亿元,行政罚款1.16亿元。
多措并举,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攸关民生实事。罗文阁说,近年来,省医保局通过提升医保目录中的中医药占比、支持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和临床应用、积极推进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临床应用等措施,助力我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医保药品目录中中成药有1381种,占药品目录总数的46.54%。2022年,省医保局将1190种医疗机构制剂纳入医保,其中中药制剂占比93.5%。
此外,我省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在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中,增加了112种中医治疗住院病种,合理提高支付标准。
今年,我省将“中医日间病房”纳入医保结算试点,群众多元化医疗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记者
李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