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乡镇动态 > 正文
“共富工坊”里的“指尖经济”
打印 【字体:

南彰镇立足资源优势,将传统编织技艺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打造特色“共富工坊”,探索出一条“居家就业+集体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老手艺焕发新生机。南彰镇以前编筐局限于家庭自用,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南彰镇政府组织学习山东省曹县庄寨镇编筐技术,成立“共富工坊”,聘请指导老师,统一标准、提升工艺,使传统编筐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如今,工坊已开发出收纳筐、装饰篮等20余种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月均订单超5000件。

家门口就业促增收。针对留守妇女、老人等群体,工坊创新“集中培训+居家代工”模式,村民可到工坊学技术,也可领材料回家加工,按件计酬。目前,工坊已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元以上,村集体年增收超30万元。镇政府还定期举办技能大赛,激发村民创新热情,涌现出“牡丹花篮”“生肖收纳筐”等爆款产品。

电商赋能拓宽致富路。为破解销售难题,南彰镇引入专业电商团队,打造品牌,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打开销路。在最近的“乡村振兴专场直播”中,一款手工水果筐2小时售罄,成交额突破5万元。“我们正与物流公司洽谈合作,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共富工坊”负责人王凤梅介绍到,下一步将开发定制化礼品、文创产品,申报地理标志商标,让传统手艺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