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把产业作为强县之基、富民之本,坚持以特色产业体系的培育壮大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坚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完善利益链产业发展思路,引导群众在产业链中稳定增收,既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更为共同富裕夯实发展基础。
一、立足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现代家居产业方面,围绕“延链补链强链”,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相继引进欧派、索菲亚、TATA木门等知名企业,完善“原料供给一成品制造一家居定制一市场推广”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建设品牌家居和定制家居集散地;目前,全县家居及木制品企业达1700多家,产值320亿元,带动8万人就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方面,依托沐桐环保建成覆盖废家电的“城市矿山”;依托光大环保垃圾发电项目建立完善的城乡垃圾清扫收储处理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依托鼎丰木业、瑞华电力等,建立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再生体系;依托杭萧钢构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园。获批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绿色食品产业方面,健全“龙头企业做两端、农民群众干中间、普惠金融惠全链”的利益联结模式,依托北京首农、蒙牛现代牧业,引进5个万头奶牛养殖场,打造首都奶源基地和奶业全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依托正大、禾丰、晓鸣禽业等龙头企业,培育禽业百亿产业集群;依托胜伟牧业、中羊牧业等龙头企业,引进牛羊屠宰加工项目,依托华润五丰、花麒牧业等企业,培育肉牛、肉羊百亿产业集群;依托北京新发地、大丰植物油、曲大姐食品等龙头企业,围绕“新三宝”(蜜瓜、红薯、花生)育苗、种植、销售、储藏、加工环节,种植蜜瓜3万亩、红薯8万亩、花生25万亩,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和全链条标准化生产,打造百亿级农产品深加工体系。民族乐器产业方面,投资20亿元建设音乐小镇,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西安朱雀、深圳佳音王等品牌企业入驻兰考,深化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提升品牌价值,形成了集制作、展示、销售、物流、演艺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荣获“中国民族乐器之乡”称号。全县民族乐器企业287家,年产值30亿元,从业人员1.8万余人。智能制造方面,以富士康为龙头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吸引国电投、哈工大新材料等大企业相继入驻,力争利用五年时间建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农文旅融合方面。在发展蜜瓜、红薯、花生“新三宝”和绿色畜牧产业的基础上,加强与中青旅等社会资本的合作,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打造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区。在生态化养殖基础上,引入观光农业理念,滩内种植10万亩优质苜蓿,建成中原地区生态观光草场,实现品牌推广、科普研学、休闲旅游、循环农业多功能深度融合。
二、健全联结机制,激发群众参与动力。注重模式搭建。健全“龙头企业做两端,农民群众干中间,普惠金融惠全链”的产业增收模式,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做强产业链研发繁育顶端,做强品牌塑造和市场销售终端,在产业发展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注入金融支持,充分利用群众的土地和劳动力两个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土地流转+农户”等多种机制,带动群众实现增收。产业项目带动。围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链条,按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投入产业发展不低于60%的标准,精准谋划产业项目,明确联农带农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采取干部带头,鼓励引导村内种养大户、合作社先试,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引导就业等多种形式,带动群众参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资产受益带动。将财政投资部分形成的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村,按照“资产+村集体”收益的模式,由确权所属的村“两委”进行管护运行,落实管护人员及经费,制定管护制度,确保资产可长期使用、长期受益。明确资产收益的30%收益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70%用于带动农户发展。近年来,兰考县共形成经营性扶贫资产3.888亿元,受益9900余万元,累计带动1.3万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三、聚焦服务保障,焕发产业发展活力。注重政策引领。先后出台特色种植、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构树种植等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提高大棚、冷鲜库等建设补助标准,并对设施农业予以统保。聚焦“新三宝”产业,针对农业企业建设设施大棚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以上,县财政按照项目最终投资额50%进行奖补;针对农业企业投资深加工项目新上生产设备投资1000万元以上,县财政按照设备最终投资额30%进行奖补,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加强金融支持。坚持“政府引导、金融支持、企业发展、风险保障、群众受益”的多元化金融扶持模式,在产业发展中,针对脱贫户、监测对象有小额贴息贷款,针对一般农户有普惠授信贷款、兰惠快贷,针对受洪涝灾害影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豫农担—救灾贷,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精准企业贷款,使群众发展产业资金有保障。累计发放普惠授信贷款4.6万笔19.6亿元,促进了群众的产业发展、稳定增收。强化服务保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大力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组建蜜瓜、红薯和花生产业组,重点围绕“新三宝”产业发展和技术服务需求,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服务,在115个脱贫村选派产业发展指导员468名,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37个,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到108个,有机农产品认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3个,兰考县成为河南省第一个绿色食品破百县,“拼搏兰考好产品”获得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