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意见: ☑立案 □ 并案 □不立案转送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或分办单位:
案 由: 关于推进社区养老的建议
第一提案人: 杨 静 (界别: 民族宗教界 通讯地址:机关大院综合楼308房间 联系电话: 13569548188 工作单位:统战部)
联名提案人:
1、姓名:张志影 工作单位: 县妇联 联系电话:15837826066
内 容:
社区养老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现行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二种。一是机构养老,即依托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与其应支付的费用是相关的。要获得较好的养老服务,就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加之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不选择机构养老方式。另一种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即以家庭为依托,保障养老全过程。这种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具有一定规模,照料老年人的劳动力资源能基本自给为基础的一种养老方式。这种方式既能降低养老成本,又能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更符合传统文化理念,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县“老龄化”比例达14.5%。且父母和子女异地分居,甚至远距离分居日趋普遍,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家庭内无照料老年人的资源。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来逐步替代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基于上述原因,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推进社区养老模式,让广大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
建议:
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法规政策体系
一是探索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在社区内为老年
人提供日间服务和短期照料服务,帮助老年人在社区内接受较为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二是要构建完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内容涵盖人才培训、财力支撑、设施建设、服务收费、社区管理、社会参与等,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步入规范化轨道。三是加强监管和资源整合,督促相关政策落实,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盘活闲置资源,实现社区居家养老资源利用最大化。四是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由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组成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方式。
二、加强社区居家养老人才和队伍建设
一是健全专职服务人员的岗前培训、上岗准入、定期在职培训制度,实行职业资质和技术等级认证,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和管理体系。二是加强宣传,逐步改善和提高专职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提高全社会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尊重。广泛开展孝亲敬老等新型孝道文化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助老的风尚,培植照护文化,营造照护氛围。三是在高级技工学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训课程,培养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加强卫计部门与民政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整合,吸引护理、康复技术等卫生技术和健康服务类人才从事专业护理服务。
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充分借力商业养老机构。将政府、家庭、社会组织、市
一是充分借力商业养老机构。将政府、家庭、社会组织、市场的作用融为一体,充分借力商业养老机构,引导其将服务外延至社区,使其更好地提供养老服务,发挥养老作用,提高社会效率。二是积极引导和逐步推进医养结合,增加“上门出诊”、“定期家访”等灵活模式,为社区居家养老群体建立健康档案,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等,对失智失能老年人提供针对性治疗和护理。三是努力实现养老服务多样化,体现人文关爱。既包括对健康半自理、失能等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服务,也包括对不同收入程度的老年人的服务。这些服务,除了上门送餐服务、一般护理外,还应该包括入户探望、紧急照应、贫困收容、法律援助等,不仅要从物质上基本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更要从精神上满足其心理需要,体现人文关爱。